崇德精护、厚朴笃行

  • 学院首页
  •   >   护理广角
  •   >   护理教育与文化
  •   >   正文
  • 护理广角

    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近20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1-12-15    

    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近20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近20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回顾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近20年的发展历史,描述了发展现状,对新时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建议把握机遇,群策群力,努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提升护理学科内涵建设是满足健康中国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3 个层次的教育体系,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3 个层级学位,在高等护理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体系日趋完善,培养成果和质量得到社会认可,并逐渐成为影响国际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本文对我国近20 年高等护理专业的发展进行系统回顾。

    1 近20 年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

    截至2021 年年底,我国招收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约700 余所、本科院校约280 余所;在护理学一级学科下招收硕士(含学术型和专业型)的院校约120 余所、博士院校28 所,已形成覆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为实施多层次全方位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条件。

    1.本科教育

    1920 年北京协和医院最早建立了高等护理教育学校——协和护士学校,迎来了中国早期护理教育的第一个高峰。19 世纪50 年代,国家大力开展中等护理教育事业,此期我国护理教育处于中专阶段。直至1980 年7 月,全国护理教育学术经验交流会在天津召开,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护理教育学术大会,会议提出开展护理进修教育及护理高等教育。1983 年天津医学院率先恢复招收护理本科专业;1984 年1 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护理学专业教育座谈会,提出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规格的护理教育要求,恢复护理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促进学科发展;1985 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山东医科大学、上海医学院等8 所高校招收护理本科生。

    近20 年,护理本科教育经历了2001—2010 年的稳步发展,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2011—2020 年进行本科教育内部的调整:一是单个学校招生规模扩大,特别是应用型本科类、地方性及民办院校的招生规模增长明显;二是培养结构变化,有一批院校开始增加了助产、社区、老年、康复等方向的护理人才培养;三是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内涵建设。

    2.硕士教育

    1990 年10 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专业目录》)中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代码1002)下增设了护理学(代码100210)二级学科。北京医科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护理学硕士授予单位,并于1992 年招收了我国首届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随后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等获得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批准。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2011 年,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分化出来,成为一级学科,开启了护理学科独立发展的新时代。目前全国共有78 所院校可招收学术型护理硕士。

    2010 年,为适应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对护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护理、药学硕士等19 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正式设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2011 年全国首批授权点28 个,截至2021 年全国授权点已达122 个。

    3.博士教育

    2003 年,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系获得批准独立二级学科护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 年开始,第二军医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相继在临床医学下设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开始招收护理学博士生。目前,全国护理学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共有33 所院校(含一级学科授权点28所)可招收护理学术型博士。

    2 新时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

    1.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应科学布局,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多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培养规模逐步扩大,我国护士队伍数量不断提升,截至2019 年年底,我国已有445 万护士,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名,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千人口2 名护士的最低标准。我国护士队伍的学历逐步提高,近20 年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护理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新时期护理高等教育在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兼顾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统筹护理人才培养和使用,科学布局促进护理学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2.高层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求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建立“公平、连续健康服务体系”。满足全民、连续的健康服务需求对护理发展提出更高层次要求,促使护理服务领域外延至与人民健康需求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

    为应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国内多家高水平三级甲等医院均开设了专科护理门诊,覆盖静脉输液、糖尿病护理、造口护理等专业领域,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但限于缺乏高层次专科临床护理专家,有限的专科护理门诊数量与旺盛的患者护理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突出。高层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是精准对接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扩大护理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

    因此,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尤其是增加护理硕士、博士专业型学位人才,对适应新的护理服务模式需要,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3.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应成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

    充足的护理人力和合理的护理人才结构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高层次护理人才供给不足可能会导致护理服务与临床诊疗衔接不畅、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供给不足,从而影响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别是在“新医科”和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供给不足将严重影响医护合作的深入开展,成为制约医学整体深入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应着手布局本科以上的护理教育,特别是合理布局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种类,改革探索专业型学位的护理教育,改善研究生教育与护理行业发展的协调性,以突出护理专业临床实践的特点。

    4.高层次、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是推动护理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高层次护理人才是破解护理科学问题、引领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大健康理念的引导下,医学发展理念也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健康为中心,服务全生命周期。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健康服务发展的需求。人类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健康问题的多因性和健康服务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必须突破学科壁垒,有机整合医学、护理学和人口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等外延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创造护理新模式、新方法。

    培养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解决多样化健康服务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的高层次护理创新人才,是“新医科”建设对护理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未来要促进护理与工科、理科、文科交叉融合,培养高层次“护理+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国家对多元化、多层次护理人才培养力度和需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都将持续加大,培养实践能力强、临床思维能力强、有爱有温度的护理人才是必然趋势。加快发展护理教育是推进护理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现附上全文照片,以飨读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yl6809永利皇宫护理学院E_Mail:gyhulxy@glmc.edu.cn